球盟会qym从广义上看,纺织品涵盖所有由纤维或线材经过加工后交织或组合形成的纱、布、绸、缎等物品,此类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其他产品,应用到服装、家居、医疗以及工业等领域。
纺织产业是专门处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生产纱线、丝线、带子、织物及印染产品的工业领域。按照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纺织业归属为制造业的第17大类,其内部细分为八大子行业: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以及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纺织产业是专门处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生产纱线、丝线、带子、织物及印染产品的工业领域。按照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纺织业归属为制造业的第17大类,其内部细分为八大子行业: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以及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产业经历了初创奠基、开放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三个阶段。如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195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生产纺纱、织造设备,着重引国外技术。例如:德国帮助建设的保定化学纤维厂和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等,拉开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序幕。
人才培养: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纺织工业在初创时期就重视培育人才。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纺织工业迎来了发展大变革。中国纺织工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国内企业也开始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中国纺织工业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纺织工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同时注重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纤维制造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生物合成方法制造纤维原料,产品主要包括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和工业材料等领域,其中化学纤维是最主要的纤维产品。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纤维制造国,且中国化纤产量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达到7127.0万吨,同比增长10.3%。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化纤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共计602家。从地域分布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化纤制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二名,共计275家,占比全国45.7%。同时,浙江、江苏、福建三省的化学纤维产量也具备领先优势,共计占全国化学纤维产量83%。其中,浙江省化学纤维产量占全国化学纤维产量的48.1%,江苏省占全国化学纤维产量的24.9%。
根据行业分类,中游纺织印染环节主要包括棉、毛、麻、丝绢、化纤等的制造和印染精加工。从产品产量来看,纱是纺织印染环节的主要产品。2023年纱产量为2234.2万吨,同比减少2.2%;布产量为294.87亿米,同比减少4.8%;蚕丝及交织机织物产量为5641.7万米,同比增加0.4%。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纺织印染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共计4172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江苏、广东纺织印染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共计2706家,占比全国64.8%。其中浙江省共有1605家纺织印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全国38.4%。浙江省纺织印染产业拥有从纤维制造、织造印染到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以及纺织专用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已形成多个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如柯桥印染、杭嘉湖丝绸等,都已成为浙江省纺织印染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根据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共有13625家,其中亏损2834家,存货1824.9亿元,年产成品950.2亿元,累计减少2.9%。
服装制造为纺织产业的下游环节。截至2024年10月,中国服装制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共有1735家。从地域分布来看,相对于纤维制造和纺织印染环节而言,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江苏5省纺织服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位列全国前5,CR5为65.7%。广东省位列第2,相对于上游和中游环节,下游优势明显,广东省纺织服饰企业数量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扎实,产值、产量、出口等基础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集中在东莞、佛山、中山、汕头等地,涵盖从原材料供应、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
截至2024年,中国纺织服装上市企业共有97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省在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占有绝对优势,上市企业数量共有32家,在全国占比达33.0%。
从2014年-2023年,中国纺织服装上市企业总营业收入实现从1878.2亿元增长至2909.3亿元,营业收入净增长超1000亿元,从2018年-2023年,纺织服饰上市企业总营收进入平台期,在2800亿—2950亿元之间震荡。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也是产业链条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连续十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纤维制造国,近年来中国化纤产量保持了连续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达到7127.0万吨,同比增长10.3%,保障了中国纺织产业的原料供应。
2023年中国纺织产量占全球的63.1%,全球纺织产业中占比最大的前10家企业中有9家来自中国,中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保持着产品产量和出口量第一的地位。
2023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193.9亿件,总体产量占全球服装产量近50%。
中国的纺织生产成品包括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纺用纺织品3大类,产量为别为3297.万吨,2641万吨和2581.4万吨,占比38.7%、31%和30.3%。其中产业用纺织品受到汽车内饰、口罩、防护服等下游需求的拉动,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占比有所减少,2023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量为2163.5万吨,占比31.0%。
2023年,面对产品出口承压、生产成本上涨、外部环境复杂等情况,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70%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形成20家全球知名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使时尚引领力进一步提升。《实施方案》既有利于提振信心,也有利于厘清思路,推动我国纺织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纺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随着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依文集团、波司登等通过AI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得服装品牌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符合市场趋势的设计方案,显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波司登通过采用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帮助企业优化生产环节,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国产品牌的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变化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从2021年-2023年,连续四年在3000亿美元以上,连续30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出口市场总额的33.7%。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纺织业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青睐也在持续升温,在高端纺织品领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逐渐赢得国际市场认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大门,更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纺织产业正经历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产业正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系统等先进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助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绿色环保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环保要求的加强,绿色纤维、环保染料、节能减排等环保技术的应用将成为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纺织企业纷纷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产品,以响应市场对环保纺织品的需求。
中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一方面,中国纺织产业拥有从原材料供应、纺织加工到成衣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中国纺织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国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形成较强品牌影响力。同时,中国纺织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海外建厂、并购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消费者对纺织服装的品质要逐渐提升,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功能需求,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舒适性、环保性、耐用性以及独特的设计感,已然成为当今市场上纺织服装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体验要素。这种消费趋势的变革,为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推动多功能、高品质、高性能纤维研发与技术纺织品设计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及问题,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
Copyright © 2005-2025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苏ICP备17028713号